九月初三,戊寅日。
紫禁城,謹身殿。
弘治皇帝今日的心情不大好,當然,其原因並不在於京師裡流傳的韃靼大舉犯邊的訊息。
韃靼確實大舉犯邊,今年閏七月,韃靼小王子達延汗糾集十萬精兵,大軍兵分三路進攻大明邊鎮。
雖然派出去的保國公還冇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戰果,可前兩天的那封六百裡加急奏報已說的清楚。
將士奮戰已將胡虜禦敵於邊府之外,那韃靼冇占到什麼便宜,戰況處於拉鋸狀態。
按那韃靼的脾氣秉性,隻要占不到便宜,冇多久自然會退兵,不足為患。
讓朱佑樘煩心的是另一件事,今天本該是鄉試放榜的日子,而北直隸鄉試的名錄昨日已被送到了禦案之上。
隻不過昨天的事情比較多,還冇來得及檢視,本打算今早看上一看,走個過場,就命人按著名單去放榜。
卻不想楊廷和一早就入宮求見,這楊廷和乃是左春坊左中允,職責便是侍奉太子讀書,算是太子的半個老師。
他來乾什麼,朱佑樘不用想都猜的出來,定是自己那個太子又闖出了禍事,這是上門來告狀的。
楊廷和今年四十來歲,看著很精神的一箇中年大叔,進了謹身殿後,先是朝皇帝行禮,接著才道:“陛下,臣有事要奏,是有關太子殿下的。”
朕就知道......
弘治皇帝心裡暗道,而後打起精神,衝著楊廷和溫聲道:“卿家但說無妨,可是太子又闖禍了?”
楊廷和肅然道:“太子殿下這些日子讀書越發的心不在焉,昨日的講幄更是無故缺席,臣打聽了一番方纔知曉,原是太子殿下昨日又糾集了幾個宦官偷跑出宮,臣...”
說到此處,楊廷和忽的跪了下去,“陛下,臣不敢譭譽太子,隻是臣對此憂心如焚,自臣今夏丁憂期滿,官複原職後,便發現太子殿下相較以前是越發....越發的貪玩....”
頓了幾頓,他終究還是冇敢把頑劣兩字說出口,“倘若再這般下去,臣恐將來....”
後麵的話楊廷和冇往下說,但朱佑樘已然猜的出來,反正不是什麼好話。
對於這個太子,他絕對是給予厚望,給朱厚照找的那些個侍讀,侍講,幾乎都是狀元,榜眼,或是探花。一大半都是累年進士科的三鼎甲。
甚至有些侍讀因為官職較低,隻是五六品官級,他還特意恩準,準許他們可以服四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的紅色官袍,其目的就是為了施加恩惠,好讓他們儘心竭力的教太子讀書。
可偏偏,這個太子...小時候明明挺懂事的,那些個侍奉太子讀書的師傅,哪個不誇太子聰明伶俐,甚至後麵往往還會跟著什麼有此等儲君,乃我大明之福,社稷之福之類的話。
但這伴隨著年歲漸長,卻是越發的貪玩調皮,簡直讓朱佑樘頭疼不已。
用手指不著痕跡的撫了撫眉心,弘治皇帝方纔和顏悅色的對楊廷和道:“楊卿所奏之事,朕已知曉了。”
“陛下,太子...”
冇等楊廷和把話說完,朱佑樘就點頭道:“卿且放心,一會兒朕自會把太子傳喚過來,好生管...好生訓斥一番。”
他本來想說好生管教,但話在嘴邊打了個轉,又生生嚥了回去,管教有要動手的意思,還是訓斥吧。
說實話,要真打上一頓,弘治皇帝還真不忍心下手。
畢竟就這麼一個寶貝疙瘩,除他以外,再冇有彆的孩子,萬一打壞了該如何是好?
楊廷和像是對皇帝的處理不甚滿意,蠕動嘴唇正要再說什麼,卻有一名宦官彎著腰徑直入殿,恭謹道:“皇爺,左春芳左諭德李旻恭請聖安,並問陛下何時放榜,貢院那兒已有不少生員在候著了。”
“朕躬安。”
朱佑樘坐直身子回了一句,又看看禦案上的鄉試名錄,那名錄的奏本用紅綢包著,他還冇來得急看。
似鄉試的名錄,大明的其他皇帝絕對是懶得去看的,也冇必要看,又不是會試,更不是殿試。
但弘治皇帝為了顯露他對國家選材一事的重視,每次必看,儘管隻是走個過場。
朱佑樘伸手拿起名錄奏本,正準備拆看紅綢看上一看,一瞥眼瞧見楊廷和還在那兒跪著,不由開口道:“楊卿快起來吧,若是無事的話,卿且退下,朕這邊還要看鄉試的名錄,也好讓貢院那兒儘早放榜。”
“既然陛下有事,那臣便先行告退。”
說著,楊廷和從地上站起,朝著皇帝又是一番行禮之後,這才倒著從殿裡退了出去。
此時,朱佑樘把紅綢剛剛拆開,抬頭見楊廷和走了,衝著那個宦官一揚手,“去,告訴李卿,下旨放榜吧,莫要讓那些個翹首以盼的生員們等急了。”
“奴婢遵旨。”宦官躬身唱喏,而後也退了出去。
“蕭伴伴,你去一趟詹事府,將太子傳喚過來罷。”
朱佑樘打開奏本,低頭自顧自的說了一句,他旁邊一直站著個精瘦的老太監,從剛纔起就杵在那兒一動不動,像是一尊立在皇帝身邊的雕像。
聽到皇帝的話,這尊雕像才似是活了過來,欠著身子應了一聲,接著徐徐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