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身不破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立國之初的那幾任君主,是一個朝代的製度的主要製定者。

後來的君主,除非有大毅力大魄力大能力,否則隻能沿用他們的製度。

即便明知道這套製度有問題,也冇有辦法。

變法太難了。

明朝前幾任君主,從朱元璋到朱棣,打仗是一把好手,治國方麵確實存在著短板。

尤其是在經濟方麵,問題太多了。

比如之前提過的,為了防止偷稅漏稅,朱元璋無視土地兼併的現實,強行規定賦稅額度不得低於往年。

比如寶鈔製度,再比如低到幾乎不存在的商業稅等等。

朱棣也好不到哪去,作為征北大將軍,他的功績能排在史書前列。

作為皇帝,和他爹差不多。

寶鈔貌似就是在他手裡氾濫的,為了北伐大量印發。

朱元璋時期還有一定購買力的寶鈔,徹底淪為廢紙。

下西洋確實為他賺到了海量錢財。

修建順天府,修長城,征草原等等,都離不開下西洋賺到的錢。

然後呢,他竟然異想天開的,用香料給群臣發工資。

關鍵是,他還無視香料降價的事實,官方規定了香料的價格。

官員領到香料,拿到市場上隻能折價出售。

貶值的寶鈔加上香料,當時的官吏俸祿還剩下多少,可想而知。

可以說,下西洋朝廷受益,全體官吏吃了大虧。

等朱棣駕崩,戶部尚書夏元吉上書請求停止下西洋,讓此事成為絕響。

後世人都在噴夏元吉,說他阻斷了中華向外的腳步。

然而這麼大的事情,真的是夏元吉一個人能改變的嗎?

不,必然是群情激憤,文武百官一致反對。

夏元吉隻不過是導火索罷了。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換成你,會支援下西洋嗎?

大明的俸祿本就很低,你還用香料坑我們,我們不要養家餬口的嗎?

隻能說,根子壞在了朱棣身上。

朱高熾是個有為之君,然而壽命太短,十個月就駕崩了,什麼都冇來得及做。

好聖孫朱瞻基,有功有過不提也罷。

總之,到了這會兒,大明磕磕絆絆走了幾十年,各項製度已經固定下來。

後續的君主,有能力的,也隻能修修補補。

冇能力的乾脆擺爛。

大明的核心問題,自然是文官集團力量太強。

但之所以會出現文官獨大的局麵,也是因為製度存在漏洞,然後被讀書人鑽了空子。

陳景恪越想就越覺得頭皮發麻。

之前他以為,大明的問題主要有五個:

淮西和江浙派係強勢,南北貧富差距,軍戶製度,官員俸祿問題,藩王問題。

將這些問題解決了,就差不多了。

等朱元璋冇了,朱標繼位就開始著手改革,最遲在朱雄英當政期間,要將這些問題全部解決。

然後就是開啟大航海,讓華夏文明走出去。

以華夏文明的底蘊,隻要肯正視外麵的世界,對其他文明絕逼是降維打擊。

然而現在他才知道,自己將問題想的簡單了。

這丫的整套製度都有問題,若不加以解決,早晚重蹈覆轍。

而且有些製度隻能老朱來改變,後來的君主想變,難度就要提升許多倍。

本來他還想先蟄伏個十年八年,等老朱冇了再發力。

現在看來計劃要提前了。

必須要給老朱上課了。

一個國家的製度千頭萬緒,很難一次性講清楚。

那就先從寶鈔,也就是貨幣來說。

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大部分都在圍繞錢糧二字運轉。

從貨幣延展開來,最後能將整個製度都包含進來。

老朱聽不聽先不說,至少要給他普及這個概念。

對了,一定要讓朱標在場。

他算是喊著金鑰匙出生的,從小耳濡目染,在很多想法上比老朱更全麵。

要是兩父子都不聽,那就隻能指望朱雄英了。

接下來兩天,他也基本冇有出門,一直在家裡思考這課該怎麼講。

有空了就陪著馮氏和陳遠,日子倒也過得充實。

第三天,杜同禮早早的就將寶鈔資料送了過來。

陳景恪大致翻了一下,更是無語到了極點。

老朱這是對貨幣和金融一丁點都不瞭解啊。

他禁止金銀交易,禁止以物易物,想購買物品隻能用銅錢和寶鈔。

隻能說,但凡他懂一丟丟經濟知識,都不可能製定出這樣的製度。

錢荒每個朝代都有。

之前的曆朝曆代,都規定銅錢為主幣,布帛可以作為輔幣,糧食也可以拿來作為一般等價物。

所以之前朝代雖然也有錢荒,卻都冇有鬨出大問題。

獨獨明朝,直接將輔幣去除了,以物易物竟然是違法的。

當然了,他製定這個製度,也是為了更好的推廣寶鈔。

然而更大的問題來了。

他光發行紙幣,卻冇有準備任何保證金。

關鍵是,他隻發行不回收。

什麼意思呢,就是朝廷可以用寶鈔收購你的東西,你還不能拒絕。

你卻冇有辦法用寶鈔,從朝廷手裡購買任何東西。

看到這裡,陳景恪笑了。

冇想到老朱竟然還有如此天真的一麵。

也就他是開國之君,對國家的掌控能力特彆強。

但凡換個皇帝,早就崩盤了。

看來剛纔還是冤枉朱老四了,就算他不大量發行寶鈔,這玩意兒也難以為繼。

他隻是在關鍵節點上,稍稍推了一把而已。

根子還是在朱元璋身上。

然而說起來輕巧,落在萬民身上就是能壓死人的大山。

百姓日子本來就過的苦,一個壯勞力去碼頭當一天苦力,也就八到十文工錢,結果還會貶值。

每一文錢對他們來說,都是關乎身家性命。

所以,這件事情必須得到解決。

陳景恪心中暗暗下定決心。

之前他還想著,眼前解決不了,就等以後再說。

現在他一天都不想等。

因為每多等一天,就會有不知道多少窮苦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不過他並冇有著急,回宮後他先花了兩天時間,將杜同禮給的資料整理出來。

然後再想好說辭,以及該以何處為切入點展開講課。

等一切都準備好,他才趁著朱元璋和朱標都在乾清宮的時候,找到了兩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