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身不破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曆史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接下來幾天,陳景恪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不過他依然冇有著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在朱標麵前,時不時的提一嘴算學的重要性。

最近朱標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寶鈔革新’上,天天和錢糧打交道,比任何時候都能感受到算學的重要性。

尤其是數字出錯的時候,需要花費數倍的時間來校對。

這讓他對算學的重要性,認識的尤為清楚。

對於陳景恪的話,也就愈發的認同。

朱雄英天天和陳景恪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將算學視作治國不可或缺的東西。

如此過去半個多月,他終於決定開始行動。

這天趁祖孫三人都在場,他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朱標和朱雄英精神一振,以為他又要講史什麼的。

以往他每次這麼做,都會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解決許多缺陷和隱患。

不知道這次又要講什麼。

唯有朱元璋,表情很是淡定:“哦,不知是何事?”

陳景恪心中一動,老朱的反應不對,竟然冇有一點期待,反而有一種儘在掌握的樣子。

想到這裡,他心中就已然明白,自己的打算早就被朱元璋獲知了。

對此他並冇有驚慌,自己身邊肯定有老朱的眼線,數量還不少。

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不過無所謂,我不做虧心事,也不做損害皇權和大明的事情。

老朱派人監視,反而是一種好事,能減少他的懷疑,免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隻是,他既然已經知道了,之前準備的說辭就要變一變了。

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

就是不知道他知道了多少,編算學書他肯定是知道了,算學被儒生打壓他應該也知道了。

不過自己準備和儒生對著乾這事兒,他肯定不知道。

嗯,有了,就這麼辦。

想到這裡,他開口說道:“臣跟隨太子殿下學習處理政務,親眼目睹了算學的重要性……”

朱標也點頭道:“算學確實很重要,錢糧計算都離不開他們。”

“隻是我大明懂算學的人太少,很多職位都隻能讓不懂算學的讀書人擔任,帶來極大不便。”

“若有足夠懂算學的官吏,戶部、兵部的工作效率能提高數倍。”

和陳景恪接觸久了,他們也開始時不時的冒出幾句新詞。

比如工作效率、時代、華夏文明之類的。

朱雄英也忙不迭的附和道:“是啊是啊,上次戶部那邊的賬簿數字不對。”

“倒查才發現,是一個不懂算學的小吏算錯了數字。”

“就因為一個失誤,就白白浪費了三四天時間。如果那小吏懂算學,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了。”

見兒子和孫子都如此說,朱元璋也多了幾分重視。

陳景恪心中給兩人豎起了大拇指,你倆就是年度最佳捧哏。

“臣之前和戶部諸位算學先生討論算學,後國子監、工部等衙門的算學先生亦加入進來……””

“我就想著,既然算學如此重要,不如編寫一部算學書籍,以便於培養出更多懂算學之人。”

“隻是此事繁瑣又事關重大,臣一人無法完成,想邀請國子監諸位算學先生一起參與。”

來了來了,開始告狀了。

朱元璋嘴角浮出一絲笑容,迅即又掩去:

“難得你有此心,這事咱同意了,有何困難你儘管提。”

陳景恪氣憤的道:“隻是程博士告訴我,算學在國子監備受儒生打壓,他有心為國效力卻心有忌憚。”

朱元璋裝作驚訝的道:“哦,竟有此事?”

陳景恪肯定的道:“千真萬確,臣不敢欺騙陛下。”

朱元璋一拍桌子道:“可惡,這群儒生不好好讀書,打壓其他學派成何體統。”

“咱這就下口諭斥責他們,讓他們不得再打壓算學,更不得乾涉算學編纂之事。”

上眼藥成功。

陳景恪心下非常高興:“謝陛下。”

然後他又試著說道:“陛下,不知科舉是否靠算科?”

朱元璋似乎纔想起這一茬,怒道:“你不說咱還冇想到,禮部呈上來的考試科目,確實冇有算學。”

“任昂這個禮部尚書是乾什麼吃的,竟然將這麼大的事情都忘記了。”

朱標目光怪異的看了自家老爹一眼,隻考經書不是您老人家自己說的嗎?

不過他自然不能揭自家親爹的短,而是附和道:

“大明離不開計官,算學理應納入科舉。”

“且曆朝曆代科舉皆有算學,必有其深意在,我們不能輕易廢之。”

朱雄英也積極發言道:“國子監的算學班,是唯一培養算學生的地方,必須要加以重視。”

朱元璋慈祥的看著他:“咱乖孫都能替皇爺爺分憂了,真好。”

“既然咱乖孫都開口了,那就特許算學每年可多招收百名學子。”

陳景恪更加高興:“陛下,國子監學子皆百官子弟,他們重經學輕算學,恐怕招不到足夠的學生啊。”

朱元璋意味深長的道:“你多慮了,等算學科一開,就算一千名學生都能招滿。”

陳景恪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確實太高估這幫子讀書人的節操了。

接下來他也冇有再給儒生上眼藥,儒家勢大不是一天就能扭轉的。

況且,操之過急隻會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此事可以慢慢來,反正時間多的是。

不過今天的收穫已經足夠大了,有了老朱的旨意,那些儒生當會有所收斂。

最關鍵的是,科舉恢複了算學科目。

正如朱元璋所說,隻要能做官,就會有人爭著搶著來學。

到時候儒生再想打壓算學,就冇那麼容易了。

事實上陳景恪不知道的是,今天他無意中挽救了算學。

前世朱元璋廢除科舉算學考試,算學徹底冇落。

洪武二十六年,儒生們成功將算學驅逐出國子監。

要知道,國子監的算學班是古代唯一培養算學生的地方。

計官也大多來源於此。

冇了這個培養機構,大明的計官素質直線下降。

財務係統一片混亂,各項數據造假嚴重的不忍直視。

就連最重要的人口統計,也隻在洪武年間真正完成過一次。

洪武年間人口六千多萬,成化年間六七千萬,正德嘉靖年間還是六七千萬。

事實上,根據史學家推斷,當時大明人口已經過億。

三四千萬人口的差距,固然有官僚欺上瞞下,但和計官體係的冇落也有很大關係。

冇有強力的計官,各項數據都是混亂的。

而越亂,就越有利於官僚們謀取私利。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陳景恪不隻是挽救了算學的命運,也改變了大明的命運走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